8月16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主办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暨汉口里分风貌研究交流会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设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湖林,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信设计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昊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会议由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和中信设计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历史保护、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者、高校师生共计300余人参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何玉斌主持。张昊在致欢迎辞中介绍了中信设计坚持以设计引领,“复活”城市独家记忆,探索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数字化应用,通过设计修缮和活化利用,赋予武汉巴公房子、平和打包厂、翟雅阁、湖南衡阳建湘工业历史博物馆等历史建筑新生的情况。他表示,中信设计将继续探索新技术、新手段在文保建筑保护活化中的应用,深挖文化记忆、做好传承转化,打造有内涵、聚人气的文旅新载体,赓续江汉文脉、讲好“江汉故事”。
张湖林在讲话中指出,城市更新既需要科学规划的智慧,更离不开文化传承的温情。要携手守护城市文脉,让汉口里分的每一块砖瓦都成为讲述武汉故事的生动注脚,共同绘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美好画卷。
祝莹在讲话中强调,要结合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国土空间“十五五”规划等,进一步落实现代与历史的双重魅力,打造滨江滨湖的双重水岸。
龙宁在讲话中指出,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年轮”,每一块砖瓦都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保护好宝贵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她强调,要以汉口里分为样本,从历史文化解码、空间形态优化、功能业态更新、社区治理创新等方面,深入交流湖北在保护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探索,共同破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时代命题”。
王军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建筑保护是一项需要情怀与担当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创新与协作的工程。既要坚守“保护为先”的原则,守住历史的根与魂;也要秉持“创新为要”的理念,让老建筑适应新需求。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社区共治等方式,让汉口里分成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范,为更多历史街区的焕新改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朱长喜在讲话中指出,文化遗产只有在得到全面保护的状态下,它的各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挖掘和利用。因此要在保护上下功夫,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之心,完整呈现传统建筑固有的品格和气象;要在有效利用上下功夫,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赋予历史街区在当今时代的新功能与活力;要在做好统筹规划上下功夫,坚持规划引领,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坚持系统观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上午交流环节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钱方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冯正功以《基于文脉的新空间》为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部门资深总建筑师王力军以《基于人地关系的传统村落价值再认识》为题,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理事长肖伟以《武汉历史风貌片区传统居住建筑——汉口里分风貌研究与实践》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下午交流环节由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副理事长,中信设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建筑师高安亭主持。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艺以《从风貌到文脉》为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依以《新与旧:历史建筑修复理念的演进》为题,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建筑师范跃虹以《巷往新生》为题,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副理事长、中信设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建筑师高安亭结合降本增效年代的紧缩趋势与设计议题,分别作了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