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
品牌

分享

青春“智造力”,中信设计数字化大赛点亮双赛道创新星火
2025-07-16 15:05 28

近日,2025年“中信设计杯”第二届数字化技术应用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由中信设计团委,智慧城市研究院、双碳科技研究院,科技创新部联合主办,得到院内数字化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大赛吸引了来自23个部门的17支队伍参赛,历经报名选拔、技能讲座、专家指导、晋级赛等环节,最终有10支队伍进入决赛。

中信设计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张昊出席决赛现场并致辞。张昊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作出部署。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建筑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中信设计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举办本次大赛,不仅是最新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落实战略部署、搭建青年成长平台的重要实践。他勉励中信设计青年,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导向,让数字化技术真正服务于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在工作中继续发挥协同优势,在思想碰撞中催生更多突破性成果;并以大赛为契机,将创新亮点尽快融入中信设计科研体系,为智慧建筑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的“中信设计方案”。

640 (1)(1).png

图 | 张昊致辞

本届大赛采用智慧建筑应用场景征集、专业知识库建设与落地应用两大主题赛道,聚焦不同方向,鼓励跨专业合作。赛前,中信设计团委组织院内外数字化技术领域专家,面向全院举办了两次关于智慧大楼应用场景和专业知识库建设的专场讲座,参训人员逾千人次,营造了浓厚的数字化设计氛围。

晋级决赛的10支队伍,涵盖建筑、结构、规划、电气及管理等多个领域。选手们紧扣专业特色,结合智慧建筑和专业知识库的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中信设计青年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专业素养、创新锐气和蓬勃朝气。

智慧建筑应用场景征集赛道,建科院队基于“一灯一网、一网多用、多应用”的原则,构造楼宇庞大的无线感知神经网络。相比传统有线控制系统,该方案在设计施工成本、系统使用精确度及能耗控制方面均有显著优化,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与舒适度。其他队伍有的从不同业态的智慧建筑场景特点出发,梳理不同类型项目的使用流线,将需求特点转化为系统配置重点,有效解决了“安全响应滞后、资源效率黑洞、用户体验断层”等问题;还有的展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能AI云台系统使用场景,以及利用楼宇“AI神经中枢”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楼宇使用效率和体验感。

专业知识库建设与落地应用赛道,睿建云枢队从一个关于学校垃圾房设计的小故事出发,分析日常设计过程中效率低下的瓶颈问题,提出通过AI锚定业务赋能,实现提高设计效率的目标。他们整合行业权威资源与企业内部沉淀知识,辅以动态数据补充,打造专业化教育类知识库,包括设计资源库、技术体系库、教学场景库、专项信息库等,达成策划前置辅助、方案快速生成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等目标。多个参赛队伍指出,目前AI工具在专业领域存在高达42%的“AI幻觉”现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训练。AI工具是“手脚”,知识库是“记忆”,两者协同可实现更智能的行为表现,使AI成为设计师的“超级设计助手”。比赛中,不少团队展示了医疗建筑、教育建筑、古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城乡规划等专业细分领域的知识库建设进展和成果。

中信设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范天宸和首席总建筑师陆晓明对两个赛道的选手表现进行了点评。在场专家们认为,10支队伍展示的内容各有不同,较初赛更为丰富,充分体现了选手们的专业投入和深厚积累。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管理部门,各团队都充分发挥了自下而上的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专家指出,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标准化门槛较高,目前新型城镇化领域尚未吸引大量资本关注。此次大赛发掘的课题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中信设计将在赛后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推动创新成果更好地落地转化、切实赋能企业发展。

640 (2)(1).png

图 | 范天宸点评

640 (3)(1).png

图 | 陆晓明点评

本届大赛以“数字化赋能设计创新,智慧化驱动行业转型”为主题,采用“智慧建筑方案征集+专业知识库建设”双轨模式,全方位展示了中信设计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的综合实力。作为继“方案汇报大赛”之后又一重要交流平台,数字化技术应用大赛已成为中信设计青年设计师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重要舞台。下一步,中信设计团委将持续打造更多青年成长平台,助力青年成才,企业识才、选才、用才,为公司改革发展凝聚青春力量。

640(1).png

图 | 大赛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