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省级竞赛结果公布,中信设计喜获8项大奖!


得 奖 了 !

日前,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公布了第九届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竞赛结果,中信设计5个参赛项目喜获8项大奖

其中:一等成果4项,二等成果4项,涉及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专项、绿色设计BIM应用专项、BIM拓展应用专项等领域。

01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办公大楼改造

 1.jpg

项目地址:武汉市江岸区

改造时间:2021年

改造面积:3.2万平方米

所获奖项:民用建筑一等成果

本项目为既有建筑改造类项目数字化应用的样板工程,利用激光扫描、BIM等数字化技术,完成从现状踏勘、设计、采购、施工到建筑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应用。

项目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数字智慧建筑(DIA)运营平台,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全楼的智慧化运营,达到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的。

02 武汉儿童医院西院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

 2.webp.jpg

项目地址:武汉市汉南区

设计时间:2019年

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

所获奖项:

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专项一等成果(合作单位:中南市政院)

绿色设计BIM应用专项一等成果

民用建筑二等成果(合作单位:中南市政院)

BIM拓展应用专项二等成果

项目利用“互联网+BIM技术”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将BIM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工程设计中:

以运维为目的开展BIM设计,前期做好充分沟通,减少阶段过渡时的重复工作量,同时以项目BIM数据为基础开展建筑性能分析,指导方案优化,提升建筑品质;

对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新型钢管柱施工工程进行施工模拟,起到预先演示施工顺序及重难点的可视化交底作用;

运用BIM-net运维管理平台,将数字化模型与控制策略衔接,实现模型与数据、数据与流程、流程与策略、平台与用户的实时交互,将整个医院变成一个虚拟可视化的数字孪生系统,在电脑屏幕上就可以查看医院的运行情况;

将该医院打造成一座绿色、节能的智慧型医院。

03 BIM技术在翟雅各健身所保护修缮与利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webp.jpg

项目地址:武汉市武昌区

设计时间:2015年

建筑面积:980平方米

所获奖项:BIM拓展应用专项一等成果

本项目为历史建筑与BIM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将BIM模型“数字化”“空间化”“定量化”“全面化”“动态化”等特点在历史建筑中加以拓展和延伸,通过三维激光测绘、点云应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实时监测等技术,结合软件开发,建立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翟雅阁博物馆历史建筑BIM数字化平台。

建筑修缮后,更名为“翟雅阁博物馆”,成为武汉设计之都客厅和城市文化品牌发布中心,并举办了武汉设计双年展等活动。

该项目曾获得湖北省勘察设计二等成果。

04 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展示中心

 4.webp.jpg

项目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设计时间:2018年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所获奖项:民用建筑二等成果

该项目以BIM为载体,在EPC模式下,充分挖掘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运用参数化工具,控制造型体量与金属穿孔幕墙分隔,实现特色双层外表皮与45米超长结构悬挑;

通过建筑结构—体化设计,优化幕墙转换龙骨,减轻悬挑重量,极大提高了结构安全性与经济性;

借助BIM模型,优化板材划分与穿孔控制,指导幕墙节点的二次设计,预制钢结构节点,指导现场定位与安装,实现现场管理与施工效果控制,同时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给业主和施工方带来逼真的沉浸感和交互性。

该项目曾获得第十一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文化体育类BIM应用三等成果。其所在的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作为中新两国创新合作的亮丽名片,2021年底,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上荣获“2021岭南好企业——酷园区”奖。

05 长飞光纤产业大楼

 5.webp.jpg

项目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

设计时间:2019年

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所获奖项:民用建筑二等成果

项目运用BIM技术实现全专业协同、数据交互,并运用可视化设计和精细化设计,高效完成机电管线综合、绿色研究,有效提升项目质量。

信息模型图纸化:通过模型直接出施工图指导施工,完全满足施工图纸的深度要求;

三维可视化:BIM与VR结合,为业主和施工方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使其对设计意图和效果认知更为清晰;

精细化设计:通过对模型剖切、视口等功能直接生成二、三维剖切、透视图和详图大样,且可实时更新,再进一步深化视图,添加各类注释,实现了模型与图纸的一致性;

管线综合:三维设计模式下,可有效避免设计过程中的管线碰撞,提升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中信设计在BIM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数字化设计工作厚积薄发,在BIM设计竞赛中屡获大奖。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中信设计将持续提高设计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设计能力,让建筑更安全、更低碳、更智能,让城市与建筑拥有持续生命。

注:本文转载自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