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


项目按照“平疫结合”原则设计,拥有200张传染病床位和800张普通病床位,主要包括综合医疗楼、感染楼、行政后勤楼等单体。平时作为三级甲等全科医院使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快速转换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定点医院。

根据基地特点、城市空间关系及医疗管控策略,规划将用地从西至东分为了三大块——西侧感染院区、中部综合医疗区、东侧行政后勤区,各区之间被宽阔的绿化隔离带分隔,分区明确;在南北向建立一条医疗联系轴,串联核心功能区;东西向建立保障联系轴,串联医疗区和后勤区。总体规划呈现出“三区、两轴、两带”的规划结构。

在这样的规划布局下,院区可实现分级分区防控,根据疫情规模逐级开放,弹性应对不同程度的突发疫情。

通过集约布局,在感染楼北侧腾出大块生态停车区,辅以市政管线接口,打造“医疗白地”,很大程度满足“平疫转换”和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群死群伤突发事件的急诊急救与危重症治疗。这既可实现火神山医院模块化的搭建,也可作为疫情时的室外场地,兼容移动方舱、应急指挥、分诊筛查、无接触核酸检测、救护车洗消和应急物资周转。

感染楼位于场地西南角,城市下风向,设有独立出入口,便于疫情爆发时与其它医疗区域隔离。感染楼采用E字形布局,每栋楼相对独立,在端部通过连廊相连,便于应急情况下建立安全有序的分级响应。感染楼与急诊临近布置,方便通过标识和急诊预检及时将疑似病人引导至发热门诊,避免与普通病人交叉。在疫情扩大时,可将急诊与发热门诊统一管理形成扩大发热门诊,满足就诊需求。

放射科“双入口”模式,打造独立的疫时外部流线;检验科“双窗口”标本送检模式,打造独立的疫时送检流线;日间手术——负压手术分区设置,灵活转化。

住院病区采用双通道设计,分为病人通道和医护通道。疫情发生时,通过对医护人员办公区的辅助房间如库房、办公用房的门的开关方式进行快速改造,可作为医护人员的卫生通道,从而形成“三区两通道”,进行缓冲分隔,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和返回工作区的通道相对分离,降低感染风险。

室内空气质量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街是门诊病患人群密集度很高的交通空间,在其中置入可自然通风采光的庭院,利用被动式通风技术改善医疗内区的就诊环境。另外,在门诊和医技单元中精心设置内院,确保主要的医疗用房(候诊区、诊室、治疗室等)都能获得充足的自然采光通风。

后疫情时代,集中有限的医护力量救治病人,让智能物流系统代替更多的人力将成为医院运营的常态。医院采用“气动物流+轨道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传输系统,共安装25个站点,保证大楼各区域之间物品的快速、高效率传输。

注:本文转载自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