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设计助力第九届无界论坛成功举行!


2020年11月8日,备受瞩目的第九届无界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本届论坛是在武汉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由华中科技大学、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主办,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设计”)等承办。来自中国、法国、葡萄牙、美国等四个国家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以“共享遗产:文化的声音,交流的力量”为主题,着重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交流等问题。

1.jpg

主会场

▷ 开幕式

第九届无界论坛开幕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持有人、原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中信工程及中信设计原董事长郭粤梅主持,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持有人、原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中信工程及中信设计原董事长郭粤梅主持开幕式

 3.jpg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在开幕式上致辞

周先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本届论坛的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支持武汉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城市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他说,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道不尽的岁月沧桑、文脉悠长,赏不够的名胜古迹、文物璀璨,读不完的诗情画意、文采风流,文化遗产是武汉的根脉和灵魂,绽放“无限魅力”。文化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需要“无界共享”。希望大家携手共筑文明互鉴之桥、合作互惠之桥、情感互通之桥,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促进世界各地文化交流、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贡献高端智慧、留下武汉印记。

 4.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致辞

邵新宇在致辞中表示,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华中科技大学将进一步发挥智力、人才、学科优势,以科技创新助力武汉全面复兴。希望无界论坛的举办,让世界看到交流的力量,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贵永华、武汉市副市长陈红辉也出席了开幕式,现场还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共享遗产的武汉倡议》。

 5.jpg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贵永华致辞

 6.jpg

武汉市副市长陈红辉宣读《武汉倡议》

《关于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共享遗产的武汉倡议》

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

——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和信任,这是文化与遗产共享的前提;各界人士须秉持平等、团结的精神,以敬畏的心态、传承的责任、无界的情怀,共享不同文化的价值,感悟不同文化的魅力。

——文化和遗产的共享有赖于科学的手段,而文化科技的融合,为人类的共享共融创造了更好的技术保障,为共享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靠,同时,也为文化与遗产价值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各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实现工程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大学与城市的相互促进,推动社区间、城市间、地区间、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用文化遗产提升地区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重申,促进和平、推动交流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也是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提升人类幸福水平,共筑人类友谊金桥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 专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作专题演讲《再生:遗产活化的途径》

 7.jpg

常青院士以郑州商城遗址建控地带再生设计为例,阐述了再生遗产活化的途径。“文化遗产保护既要留住空间和场所的历史记忆,也要激发艺术和审美的现代情感,更要传承适地和体宜的建造智慧。”他表示,建成遗产及其建成环境再生是一个复杂的再造过程,需要妥善处理新旧关系,以及存量、增量之间的关系。

山西大学副校长、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杭侃作专题演讲《从考古真实到生活美学》

 8.jpg

杭侃教授认为,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会上,他提出了源流运动:从考古真实到生活美学这一文化遗产的创新思路。希望借助传媒、设计、展览等领域的合作,将具有公信力、深入的文化认知以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普及传播,遍及当代生活的衣食住行。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作专题演讲《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海的实践与思考》

9.jpg

邵甬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上海思南路历史街区复兴的典型案例,强调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她认为,文化遗产能够让城市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更包容,能够带来更多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联合持有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何依教授作专题演讲《武汉:城市文本与当代阅读》

 10.jpg

何依教授首次以武汉城市为例,对武汉城市文本以现代的方式进行了解读。她所研究的《长江主轴城市双修专项实施规划——历史之径与街区活化》专题,聚焦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转向时空叙事、历史要素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建构、历史环境从严控留守转向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力四个维度。她表示,如果将历史建筑视为一种词汇,历史之径同样也存在一种“意义的组合方式”。对于历史,当代人都是“读者”。

分会场

此次论坛同时在全球设巴黎、里斯本、苏州3个分会场,进行大型“线下+线上”的互动研讨,邀请国内外专家为全球线上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学术交流体验。

11.jpg 

▲苏州分会场探讨了网师园的传统与现代、当代遗产价值的保护与阐释和疫情之下文化遗产价值的思考等问题

 12.jpg

▲巴黎分会场就地标建筑的复活、法国最美小镇、葡萄牙与摩洛哥的共享遗产以及自然气候建筑与遗产共享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13.jpg 

▲葡萄牙分会场探讨了在疫情时代共享与保护文化遗产、遗产网络与遗产地、波尔图历史中心的“遗产共享”体验等问题

最后,中信设计副总规划师、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联合持有人丁援博士和共享遗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ICOMOS文化线路委员会委员许颖《共享遗产:从认知到方法》为题,对整个大会进行了总结。他们指出,“共享遗产”是一个正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其体现的文化交流的特质,在全球疫后重振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14.jpg

丁援(左)与许颖(右)进行会议总结

自2012年起,每年一届的无界论坛围绕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程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大学与城市、文化遗产与城市更新、文化·数字化·大众化等主题展开讨论,对中国和武汉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挥了示范、促进和推动作用,直接推动了武汉市成功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和中俄“万里茶道”申遗,搭建了武汉市走向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成为武汉市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注:本文转载自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