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设计斩获双奖!中国雄安建筑设计竞赛结果出炉


为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建筑学会、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承办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的雄安建筑设计竞赛”于2020年1月17日正式启动。

赛程历时半年,跨越疫情阻隔,结果于7月28日正式出炉。中信设计荣获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组)一等奖、居住及社区配套类(专业组)入围奖!

1.jpg

2.jpg

本次设计立足于满足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需求,设计范围选取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内主要建筑类型的代表性地块,分为高等院校与科研类、综合办公类、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居住及社区配套类、商业服务类、市政配套类六种设计类型。此次主办方收到来自国内外共计超300个单位及团队(个人)的700个参评作品,经过30位初评专家的网络评审,最终评选出专业组及公众组6个建筑类型总计132个入围作品。结合评委指导意见,入围团队进行了深化设计并提交终期评审。

2020年7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竞赛终期评审,包括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10名专家经两轮评审,最终评审出专业组、公众组6个建筑类型的一、二、三等奖及入围奖。

3.jpg

中信设计的两个获奖作品:《不息之壤 • 不息壤》和《不息之壤 • 五色壤》均由我司副总建筑师高安亭带领第四设计院创作团队(TEAM 4)共同完成。此次征集活动适逢武汉封城的特殊时期,让设计团队对项目有了更沉潜的思考。

团队在大量研究梳理中华建筑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以“器用之道”“天人之喻”作为设计切入点,选取了城市公共管理及服务类地块+居住及社区配套类地块的类型组合,采用“不息之壤”的联合创意,衍生为《不息壤》(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和《五色壤》(居住及社区配套)两个主题,秉承分进合击、携手并进的投标策略,从入围到优化一以贯之、不断打磨。

疫情期间,团队采用线上协作的方式克服沟通的不便,及时完成初评成果的提交,获得了双双入围的佳绩。复工复产后,设计团队在不耽误主业生产的间隙,见缝插针,高质量完成了入围方案的深化设计。

4.jpg

图 /《不息之壤 •不息壤》

“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同样是文明面对灾厄,西方是躲避与顺应的诺亚方舟,而东方是疏导与治理的大禹治水,这样的对比启发了团队采用“不息壤”的创意来表征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进化,同时将分级诊疗、社区自治、平灾转换、防灾公园等理念引入方案。设计从土壤的物性中提炼出四大特点:疏松透水的壤间、盘长蘖生的根系、陶土红砖的转换、风化淤积与翻新,再将这四大特点与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需求一一对应,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不息壤”四大理念:

1、生长的隙间(预留弹性生长空间)

2、流动的交换(信息交流的自由通畅)

3、平灾的拓扑(通过少量改造实现空间多义转换)

4、模块的更替(局部更替甚至拆除均不影响体系的完整性)

5.jpg

“言为心声,心外再无他物;画意表情,景语皆是情语”,如果没有宅家抗疫的特殊体验、没有痛定思痛的沉潜反思、没有火神山精神的鼓舞感召,就不会有《不息之壤 •不息壤》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方案。

6.jpg

图 /《不息之壤 •五色壤》

《不息之壤•五色壤》方案的灵感来自于疫情期间设计团队组织的集体学习:TEAM X小组与荷兰结构主义研究。方案摈弃具象形似的仿古做派,以五种不同的组织逻辑与生长肌理来对应居住及社区配套类地块的五个片区,和而不同的低层高密度毯式分布,结合方塔楼点状组合,再以架空树桥绿道相互贯通联系,形成五色壤社区组团的样本意义。

在细胞群Cluster、茎干树Stem、多宝格Voronoi、自相似Fractal和新毯式Mat-building的组织逻辑下,设计以青壤的模块化装配式特色结合屋顶花园展现绿色生态主题;以黑壤的折面连续屋顶结合退台展现聚居生长主题;以黄壤的方庭院环扣交织结合黄土地坑院特色展现历史院落主题;以白壤的层叠错落结合架空平台展现开放引景主题;以赤壤的屋顶嵌套结合合院平面分布展现乡土文脉主题。

《不息之壤 •五色壤》方案的入围也充分鼓舞了设计团队在陌生领域勇于试错、不断学习积累的劲头! 

7.jpg

目前接组委会通知,两获奖方案已加急赶制出实体模型,正赴雄安设计中心公开布展,敬请大家一起期待中信设计在雄安的精彩亮相!

8.jpg

技术指导:高安亭

设计团队:刘小珷、张亚伟、李海、薛骋、张浩楠、任心仪、高蕾、陈雷、金奥、李康林、王筱杭(实习)、孙楚寒(实习)

注:本文转载自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