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
品牌

分享

无界读书会 | 寻访长江全境,构筑文明体系,唤醒文化记忆
2021-10-14 10:05 721

人类文明是江河的赠礼。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印证。自唐宋以来,中华文明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长江孕育并见证了数千年来中国历史的勃兴与流变。

-无界读书会现场-

1.webp.jpg

中信设计马志亮博士现场分享(摄影:曾妮)

为积极响应国家长江大保护政策、唤醒长江文化记忆,10月11日下午,中信设计在科技大楼三楼报告厅开展了一场关于长江文明的无界读书会。中信设计马志亮博士携新书《长江文明》亮相,并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他从成书经过与意义、流域概览、文明特色、文化分区、近代航运的发生发展、中欧流域研究思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

2.webp.jpg

《长江文明》,冯天瑜、马志亮、丁援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9月出版

在流域概览部分,马博士展示了长江流域精美图片和团队绘制的清晰水系图,如一场视觉盛宴,令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大河流域的广袤和壮美。

谈到长江的地理位置,马博士指出,横穿长江流域的北纬30度线是人类古文明(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中国)的发生线,长江流域是其中自然条件优胜的地段。其他三大古文明的母亲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流域都受制于副热带高压而成为干旱的沙漠带,文明仅凭大河灌溉;而长江流域西边有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崛起,阻断太平洋湿暖季风,形成地球上少有的亚热带降雨丰富的地段,水热资源俱富。长江流域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天赐中华!

在文化分区部分,马博士针对引起广泛关注的三星堆文化归属的问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学界的主要观点,之后将三星堆文化青铜人面像与同时代或略早的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玉人像进行对比,总结了二者的共同特征:圆帽、长方脸、耳垂穿孔、阔蒜鼻头、菱形眼,并结合其他考古证据,从而得出了三星堆文化整体归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论。

此外,他还向观众讲述了历史上几次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的回护,其中重点介绍了近代长江航运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巨大推动和抗战初期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撤退。长江全流域资源丰厚、人文兴盛、经济繁荣,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符号,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维持着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

-《长江文明》新书简介-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历时三年,由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领衔,中信设计副总规划师丁援和马志亮博士参与著述的新书《长江文明》于近期出版上市。该书在全球视野之下,综合介绍了长江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化优势及其发展历程、文化分区,还将为宣传和促进长江大保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长江文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长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并历数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与长江文明进行对比辨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区域阻隔,从中华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对长江文明的整体性认知,详解长江、黄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义长江文明的历史角色。

本书从时间、空间、自然、文化多个维度讲述,同时又简明、易读、丰富、权威,是史学名家面向大众推出的文化读本,一书通晓长江文明分支及内核。在长江文明的统一概念之下,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成体系,因此本书也是剖析长江全流域自然条件与人文历史的指导性书籍,对长江地区未来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正如冯天瑜教授在本书开篇《长江礼赞》中所写:“长江流域人文兴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下正在创造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试看今日之环球,长江正辉耀于东方。”

推动长江大保护乃大势所趋,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着力构建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长江流域的历史,就去《长江文明》一书中寻找答案吧!

无界读书会

无界读书会起源于中信设计共享遗产研究中心的内部学习交流活动,后应邀走出企业,逐渐发展成为覆盖整个武汉地区的学术读书品牌活动。此外,中信设计还承办了无界论坛、青少年无界论坛、无界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推介武汉工业遗产、助力武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