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
品牌

分享

媒体聚焦 | 新华网首页推出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总设计师陆晓明专访
2021-10-10 10:05 751

辛亥首义110周年

— 1911-2021 —

专 访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于2011年9月落成,10月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年接待量超过了100万人次。它抽象的三角轮廓,让每一位来这里参观的观众都印象深刻。在辛亥首义110周年之际,新华网专访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总设计师——中信设计总建筑师陆晓明,请他来解密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及背后的意义。

1.jpg

新华网首页截图

新华网专访视频

2008年7月,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面向国际征集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和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方案。最终,中信设计所提交的设计方案获得第一名,并作为实施方案。

2.webp.jpg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能主持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是一份荣誉。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中信设计总建筑师陆晓明

回想整个创作过程,陆晓明至今还记忆犹新。因为辛亥革命是一个突发的历史事件,所以建筑形体用一种非常抽象的轮廓来体现破土而出的感觉,表达了传统建筑中飞檐元素的气势。

建筑的位置很有特点,位于武昌首义的轴线上。建筑斜向的角度,一边正对黄鹤楼,一边正对蛇山炮台,两者正好形成一个60°的夹角,因而设计团队将其设计成三角形与之相呼应。

在柏拉图体中,正三角形本身就被赋予力量、进取的意味,符合辛亥革命“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彭刘杨三烈士”“武汉三镇”等一系列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地理特色。

而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平面三角形外形,与北面的红楼局部U字外形遥相呼应。新旧建筑跨越了百年历史时空,在空间上造成围合,在形式上产生对话,在色彩上形成和谐。

3.webp.jpg

4.webp.jpg

设计团队在游览流线的设计上也做了一定的思考。把入口安排在5.4m以下,观众从喧嚣的广场慢慢走到台阶下面,心情会产生从喧嚣到宁静的过渡。

到了入口序厅,环境氛围给观众营造了一种革命之前压抑、黑暗的感觉。

上到二层以后,侧面有一些自然光线进来,给观众一种提示,革命逐渐走向光明了。

上到三层,面对南广场的时候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像是预示着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

辛亥革命的核心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也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的思路。

博物馆的外形、材料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风貌,现代大气,具有很强的雕塑感。而它的色彩和轮廓又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元素。可以说,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是一个反映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文化和技术特色的、具有创新性的建筑。


视频来源 | 新华网 

新华网记者 | 李晓笛、陈周璇